脉管炎的症状
- 责任编辑:admin
- 编辑时间:2019年10月25日
- 点击量:
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,使血管管腔狭小、闭塞、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,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并渐渐加重,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,甚者肢体溃烂脱落,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。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,在两千多年前的《内经》“痈疽篇”中已有记载。
I期(局部缺血期)
为病变的初级阶段。重要体现为患肢麻木、发凉、怕冷、酸胀、易委靡、沉重和轻度间歇性跛行。后者为西藏典型现象。当患者行走1-2里路程后,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现胀痛或抽痛,假如继承行走,则痛苦悲伤加重,最后被迫止步。歇息后,痛苦悲伤立即缓解。再行走后症状又出现,被 称为间歇性跛行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行走距离渐渐缩短。此乃因行走后肌肉需氧量增长所致。检查患肢皮温降低,皮色较苍白足背动脉或(和)胫后动脉搏动削弱。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。
II期(营养停滞期)
患肢麻木、发凉、怕冷、酸胀等症状加重,间歇性跛行日益显明,行走距离缩短,歇息时间延伸,痛苦悲伤转为持续性。在肢体处于歇息状况下,痛苦悲伤仍不止,称为静息痛。夜间更为显明。患肢皮温显明降低,皮色更加苍白,或出现紫斑、潮红、皮肤干燥,汗毛脱落。趾(指)甲增厚变形,小腿肌肉萎缩,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消散,腘动脉、股动脉搏动亦可削弱。
III期(组织坏死期).
除上述症状继承加重外,患肢紧张缺血,静息痛更为加重,痛苦悲伤剧烈,经久不息,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,整夜不眠。食量减小,体力日衰,显明瘦弱。若并发局部感染,可出现发烧、畏寒、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。肢端组织缺血更为紧张,产生溃疡或坏疽。大多为干性坏疽,趾(指)端干枯发黑,可向近端延长。坏死组织脱落后,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。若继发感染,可变为湿性坏疽。根据坏疽的范围,可分为三级:I级,坏疽局限于趾(指)部;II级,坏疽延及趾蹠(指掌)关节及蹠(掌)部;III级,坏疽延及足跟、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上。
- 专家提示
- 德州玉昌中医脉管炎专科医院提醒脉管炎患者朋友们:长个瘤子,可以手术刀切除,因为它是独立的;而血脉堵塞从来都是弥漫性的堵塞,任何外力都是局部操作,是不可能让血脉变得整体畅通的,只有靠着自己的嘴,自己喝药,自己往外排血栓!这就是治病的唯一道理!
- 上一篇:得了脉管炎后有什么症状?
- 下一篇:对于脉管炎的症状你了解多少?